很多人都写过竞品分析报告,但真正能把竞品分析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多所谓的“竞品分析”,都还停留在“罗列”和“套公式”的阶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后却并未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结论。网络上关于写产品竞品分析的文章很多,但做运营类竞品分析的文章比较少,我们经常通过观察和分析竞品,都可以加深帮助我们了解动态变化和市场格局,找到细分机会;获取灵感,吸收经验,策划优质活动。当竞品出现杀手级功能或病毒型活动的时候,也能够迅速跟进,被对手验证不成功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但真的要做好竞品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方法叫做“轻量竞品调研法”,首先有几个步骤:
1. 缩小范围
当产品有着许多竞品的情况下,缩小调研范围非常关键。通常来说,按照正确的方法选取5~10个竞品仔细研究就足够有说服力了,但在不同竞品之间,谁好谁坏就很难说了,但如果你从以下渠道获取信息,就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02. 专业调研机构:Forrester Wave、艾媒咨询等好处:有专业的调研能力,又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算是业界公认坏处:国外的调研机构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国内的机构欠缺公正性03. 已发表的学术研究:Google Schoolar等好处:个人学术研究碰巧研究的是你想要调研的行业,可以直接用别人整理好的信息坏处:这种学术研究很少针对具体的产品,找到可用内容的几率不高04. 大数据分析平台:Google Trends、百度数据等Google Trends:
别人的分析终究还是无法适应自己的情况,所以亲自体验竞品才能够真正让竞品转为对设计的帮助,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视情况选择。
05. 专业调研机构:Forrester Wave这种调研报告提供行内排名、竞品分析和客户反馈信息
坏处:这些分析不会很细致,终究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调研
好处:能够掌握一手信息,有作为一个用户的最真实的感受。
坏处:花费较多时间金钱,对于一切较为复杂的产品完整体验非常困难
07. 用户访谈:找到使用竞品的用户,交谈讨论,询问对竞品的看法
好处:比设计师本人想法可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产品,避免逐个研究竞品
坏处:用户很容易告诉你哪里不好用,但却不容易让你知道哪里好用
08. 论坛反馈:有些竞品会提供用户论坛,或者公开用户反馈和建议
好处:了解用户整理对竞品的想法,而不是一个人或者某几个用户的想法
3. 竞品对比
虽然竞品的范围已经缩小到5~10个,但直接拿这些给别人去讲,还是有点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找出每个竞品最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
在调研和讲解的时候,只要关注每个竞品最擅长的部分,就足以拼凑出一张有足够借鉴价值的行业全景图了。
如果想让行业全景图更加详细一些,甚至可以画一张表,将所有的关键考察维度列出来,给每个竞品打分,最后整理出一张图表。维度较多的情况下可用雷达图,如果较多,只能用柱状图:
针对每个竞品,仔细研究并试用他们擅长的部分,记录为什么他们做得好。这通常是由一些设计细节组成的。你可以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记录下来。
发布者:调研工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survey.work/light-weight-competitive-product-research-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