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竞品调研,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产品经理,而且还觉得这是在产品立项时要做的事情,其实不然,为了让团队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及警惕性,竞品做了哪些动作,市场有了哪些变化,不应该只是老板该关心的事情。
比如像游戏行业有战略部门,定期分享市场主流游戏的优劣和风向,下级部门按月还会举行各自的研讨会,对直接竞品保持学习和关注。
产品经理做竞调分析是为了在做产品规划时,能够提供思路和方向,同样,运营需要如此。我们常常讲产品做功能、运营出方案,不要轻易拍脑袋,想到什么做什么,或者随便找找案例借鉴借鉴,这样以为节省了时间成本,其后发现上线用户不买账,迟早要返工。
要对自己的产品有感情,首先就要在做对产品有影响或大事情之前,我们应当有如下思考:
需要对直接竞品进行调研,其次也要对市场非竞品但优秀产品进行备调-找出优劣势-思考自身该如何做-提出解决方案-团队风暴讨论-总结结果及会上问题-再次调研提出完整性方案-团队讨论保持信息一致-制定排期计划。
1. 团队竞调与个人竞调
竞调也分大小,按团队来讲,我们需要定期做好竞品跟踪。
一种是平时动态,发了PR文章、做了会员活动等等,比较琐碎,跟进后随手在小组就可进行交流讨论。
一种是按月输出竞调PPT,对市场直接竞品近期做过的运营动作或产品动作,进行学习及预判,掌握市场动态,便于及时调整产品跟进。
接到上级指定任务或者运营需求,要对某一主题进行调研,这个主题可能会是如何做变现、如何做公众号、如何做双11活动等等,那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一方向,进行调研分析,收集思路灵感。
2. 团队定期运营竞调主题
关于产品经理的竞品分析,网上有看不完的案例与讲义,但基本包含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产品分析市场状态及竞对功能端,运营则侧重于内容端,比如渠道层-内容层-活动层-用户层-商业层等方向。其次,运营竞调倒不像产品一般有良好的方法及模型框架,运营更偏于收集-提炼-思考总结式。
竞品是如何对外吸引用户的,我们都知道明眼的是广告推广,但我想很多产品都会从内从外做些流量尝试,例如我们产品,除了产品引导分享邀请,外部可能还涉及到公会、玩家群、异业、主播、个人站等合作。稍微需要花费些精力的调研,也要尽可能联想涉及到。
再说内容运营,包含官方渠道和自媒体渠道,官方渠道如公众号、知乎、微博等平台,发布的文章类型及功能、布局设置等。自媒体渠道如搜狐、百家、网易、头条等,包括新晋流量平台如抖音、快手也需要跟踪,看看竞对有没有在尝试跟进;一部分是查看他们对外发布收录的题材,一部分是为跟进行业资讯,结合自己用。
对于活动,我们划分为产品活动及营销活动。
产品活动就是产品绑定运营做的一系列引导型、任务型活动,如引导新手注册,我们常见的有红包奖励,引导用户活跃,我们常见有的签到打卡送福利,如引导用户成长,我们常见的有新手任务、成长任务等等,这些都是结合产品来做,将活动固化成产品的某一流程或功能,因此我称之为产品活动。
营销活动不必多讲,常见的有节日活动、短期活动、周年活动等等,这两部分调研收集一是看看竞品对于产品用户转化引导都做了哪些运营体系建设,一部分是收集竞品营销活动,好的UI设计、活动主题、流程规划都可以存放运营案例库,供后续运营参考借鉴。
3. 个人任务型竞调主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因为业务需要,接到上级指定的一些调研任务,或者因为本身工作涉及,需要对一些不熟悉或有基础但缺少进一步认知的内容进行调研。这个根据我们的职能分工,调研任务的内容会更具象、更有针对性。
当然,如果要真的上手调研,一定要先梳理出一个分析流程的框架,然后在逐一拆解框架中的模块,从易到难或从框架到细节进行纵向排序。
在第一步我们需要进行大范围广撒网式的收集内容,然后快速体验剔除掉仅有基础运营或设计粗糙的竞品和案例,将全部精力和时间安排在几款竞品案例上,帮助自己加快分析效率。
在撰写以上两种运营竞品分析报告的时候,建议采用PPT的形式来展示,一是比较清晰直观,二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框架性思维,因为要把自己收集的截图和信息,再侧重筛选一次把控页数,这又是一道思考题。
不管你的任务是调研直接、间接、潜在竞品还是市场优秀案例,其目的都是为了指导你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竞品分析目的,谁在做-怎么做-做的如何-我们有什么-可以这样做的自我回答。
发布者:调研工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survey.work/8074680c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