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本质是为业务服务的,尽可能多地帮助业务工作,少浪费业务时间,才是服务宗旨。在我们搭建数据分析体系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几点:
1. 我在为谁服务?
2. 他们的工作职责分别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据有助于他们工作?
4. 什么时间提供帮助最合适?
第一步:认准服务对象
企业有部门分工,因此第一步要认准在为哪个部门服务,即使同一个问题,不同部门的关注点也会不一样。比如都是运营问题,市场部关注的是产品或文章的开发、质量、分享及传播,但如果是企划部门关注的则是品牌、促销和广告策划。
认清部门,有利于了解真正需求点。
部门里职级有高低,也要具体区分,谁需要看报表,其责任与关注点是什么。都在运营部门,领导关注的是下属队伍的排兵布阵,重点在什么区域,主打什么产品,而运营人员关注的应该是产品如何获得更多曝光和提高销量。
一般来说,越是管理层就越关注策略问题,越是基层就越关注执行问题。
第二步:明确工作目标
量化目标,是数据分析的灵魂。
后续评价工作的好坏,判断业务走势正常还是异常,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从计算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开始的。
业务目标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
1. 按达成时间分:年、季度、月
2. 按委任形式分:长期任务/临时任务
3. 按服务对象分:自身/其他部门
4. 按服务对象分:领导/组长/员工
5. 按流程位置分:结果型目标/过程型目标
我们可以依据框架来跟踪目标完成情况,诊断运营效果。
第三步:跟踪业务走势
有了清晰的责任人和目标,我们就可以跟踪业务走势,首先关注目标达成情况对于目标达成率监督,涉及到后续一系列行动判断,遇事先判断轻重缓急,再看细节。
做到这一步只能算完成了”数据监督体系”的建设,仅仅看目标数量和完成率只是刚入门槛,我们并不能回答”为什么做得不好?该改善什么?”这种问题,想要回答得更细,就得深入到业务过程中,了解具体行动。
第四步:了解业务行动
这一步是提升数据分析质量的关键。大部分的业务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如新媒体运营,不做的同学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只是写个文章,会看阅读数和转发数据就好,但实际上,细看之下,一篇文章可能有很多业务细节。
比如选题类型、发文标题、配图、长度、发文时间和转化链接形式等等,都会影响最终阅读和转化效果。我们不去拆分指标,分组对比,是很难仅仅通过阅读量和转发量就找到写作规律的。
了解业务行动,分解业务细节是为了”找到数据可以帮助的点”,数据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在写文章的时候,数据不能告诉他怎么写,但具体到业务细节上,数据是可以提供很多参考的。
第五步:复盘行动结果
数据的优势不是直接产出超人创意,而是事后总结出普遍的经验,优秀的业务能力永远是稀缺资源,但通过数据分析复盘,可以把明显的作死行为总结出来,避免普通人犯错。
有分析结论,就已经能帮助运营规避大量坑点,即使偶尔采坑失败,也败得明白,毕竟做业务从来不怕失败,怕的是败得不明不白。如果能长期积累,业务方经验越来越丰富,遇到问题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就真正发挥了数据的作用。
发布者:调研工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survey.work/6c0f16f8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