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互联网越来越热,这个词大家也慢慢的做到脱口而出,但耳熟真的能详了吗?
提到做竞品分析,相信大部分人跟我一样会优先想到产品经理,因为很多产品新人是从做被安排做竞品调研开始,互联网企业甚至在招人面试阶段就开始布置竞品分析的任务给到产品求职者。
怎么看待竞品决定了你在自己的工作中会不会一味埋头造轮子还是被竞品牵着鼻子走,但凡陷入这两个极端的,都是没好好做竞品分析的。
问题1
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分析什么?
很多人做竞品分析,可能是直接随意找了款直观感觉相近的产品,然后网上找个框架往上一套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之类的就直接开始分析了。
但这样的分析往往是“失焦”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这个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机械完成动作而已。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只有先搞清楚了你的目的,你才能知道到底该去重点分析些什么,也才能让你的分析价值和效率变得更高。
问题2
如何缩小运营竞品分析的方向?
在大学期间做课程分析总是喜欢往大描述,因为涉及到的范围越广,从网上直接抄的内容阅读就越多,再套上一些管理学模型,完成通过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分析文章写的再长还不如给出一句有用的话。
缩小运营竞品分析的范围,指的通过自己的运营属性或者近期的工作方向来缩小竞品分析的范围。
那些被习惯套用的市场趋势、业界现状、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和发展策略,厂长建议尽量都不写。
问题3
我们该如何选择竞品?
竞品的选择听起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恰恰是在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局限。
1.核心服务+核心用户都基本相同的产品
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直接竞品,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
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方式,有助于更直观的就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的优劣形成对比,找准自身定位和认知。
2.核心用户群高度相同,暂不提供核心功能与服务,但可能通过后期升级很容易加上相关功能的产品
假如你的产品所对标的市场上存在这一类产品,一定要提前进行一些战略规划和设计以进行防守,否则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暗度陈仓”。
对于这类竞品的分析,往往也需要更多从市场格局、产品演化路径等维度来进行研究。
3.目标人群不太相同,但某些产品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比较相近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在业务流程、交互细节等层面进行研究,往往会有助于在具体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产生一些灵感,给你带来许多启发。
4.目标人群有共性,核心服务不同,但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同一类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时间形成挤占的产品
对于这类竞品,进行比对研究时要重点抓准用户的需求、场景和深层次的使用动机,甚至还要再多找到几款满足用户的类似需求类似属性的产品进行比对,再来思考如何能在自己已有的产品形态中面向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5.核心目标用户是同一类人,需求不同,也不太会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产品和运营角度分析对方如何吸引用户,从中获得参考和借鉴。
问题4
数据从哪里得来?
看公开数据和非公开数据。
公开数据:
用得比较多的是行业分析报告和百度指数,不要忽略了上市公司的财报,由于上市公司公开资料的准确性要求,财报上的数据指标基本都是客观的,不过要注意具体的表达方式和措辞。
非公开数据:
iOS平台是很难看到用户数的,但Android的数据是公开的,把行业里前几的百度小米应用宝360四家数据汇总,这四家能占到总量的60%左右,所以可以大概估出来。
顺便把应用市场里的用户评论摘出来看下,一般新功能如果不好用很多人会去应用市场骂,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就能避免自己也走进坑里。
还有微博上的舆论,竞品的用户论坛QQ群,都是做竞品口碑分析重要渠道。
END
往期推荐
发布者:调研工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ke.survey.work/0112d2e849/